龜兔賽跑的故事人們都不陌生,類似情形也發生在投資理財中
:固定收益產品好比是烏龜,回報穩定,但似乎總是不緊不慢,欠缺激情。而股票投資好比是白兔,價格上竄下跳,十分帶勁。
長期來,個人投資者大多希望“騎上”白兔,實現財富快速增長的目標,而股票投資也確實吸引了大部分投資者的注意。與股市相比,固定收益產品受到的關注就相去甚遠了,因為這類產品的年回報率通常不超過10%,顯得很沒勁。但實際上,這幾年,較佳的投資理財工具非固定收益產品莫屬。因為股市近年反復下行,絕大部分機構和莊家難逃虧損厄運。作為中小散戶,不大虧更已是萬幸。此時,如果持有固定收益產品這只不被看好的“烏龜”,則能在避免損失的同時,令財富適度增值,幫助投資者基本達到讓財富保值增值的目的。
當然,正如兔子在正常情況下長期一定會跑贏烏龜一樣,股市投資的長期平均回報大多也會跑贏固定收益產品。既然為了長期的相對高回報而選擇股市這只白兔,就須容忍它上竄下跳,甚至有時還會睡長覺的毛玻盡管這要耽誤很長一段時間,但白兔終究會醒,醒后還是一只善跑的白兔。君不見,股市白兔在經歷2002—2005年的長覺醒來后,在2006—2007年間表現出來的奔跑能力?現在,它已從2008年睡到2012年,離醒來的時刻已經不遠了。
當然,不論是在等待股市白兔睡醒的當下,還是在騎上白兔奔跑的將來,“不折騰”的投資策略始終是成功的關鍵,F實中,許多人的投資風格“非常進缺,實際操作也如白兔般“蹦蹦跳跳”,表現為在股市交易過于頻繁。但頻繁交易本身并不創造財富,每次交易產生的手續費和稅金反而會侵蝕財富。國內股市的二級市場投資者虧損面大,熱衷于頻繁交易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。
對普通投資者而言,“不折騰”的投資策略有兩重含義:一是懂得歇息,在市場走勢堪憂時,不投資反而能避免虧損;二是持有指數型基金,市場向好時,該類基金的收益與市場同步,實際也能跑贏大部分專業投資者。或許有人會問,短期市況走向不明,該如何是好?那么就請忽略短期的市場波動,著眼于長遠。因為長期而言,市場走勢必定螺旋向上,只要不是碰到上證在2007年底,或美國NAS-DAQ在2001年初的超高估值的巔峰狀態,持有指數基金就應是中小投資者首選,將與市場長期總體向上的趨勢同步。
此外,從投資組合配置的角度看,應根據投資者個人的風險偏好,適度加入以債券為代表的固定收益產品,這些“烏龜”的存在,會有效降低投資組合回報率的波動性。因為總體上,今年的宏觀政策將趨向逐步小幅放松,即小幅放松信貸規模、適時下調貸款基準。在此背景下,債市走勢仍將向好。這些債市的“烏龜”還是會如前幾年一樣,為投資者帶來穩定的合理回報 |